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

道家獨特的人體觀

詳細介紹:

 身神,又稱身體神、體內神或人神。這是道教對於人體結構與內部組織一種十分獨特的看法,在道教醫學與煉養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。
修道之士試圖通過對身神的存思內觀,達到治病袪疾、強身健體,乃至實現作為道教所追求的長生不老的目的。正如葛洪所說:思神守一,卻惡衛身,常如人君之治國,戎將之待致,乃可為得長生之功也.(《抱朴子內篇‧地真》)這裡就此而言,以求正於諸賢大德。


一、人能養神則不死
 關於身神的種類,道教典籍中有百神、三百六十神、三萬六千神諸說。如《太上老君玄妙枕中內德神咒經》說:「子等身中有三萬六千神,左三魂,右七魄,身有千二百形影,體有萬二千精光、五藏六腑、二十四神。常存念之,勿令離身;有病三呼,即降其真。」至於《道樞‧太白還丹篇》所說身神則更為龐大,如肝神統三萬六千精光神,肺神統一萬二千形影神,脾神統八萬四千毛孔神,腎神統五萬精華元氣神,此外尚有項神、首神、髮神、膽神等,皆各統千百身神,從而組成了一個非常嚴密、遍佈人體任何部位的身神系統。

 這個身神系統有經有緯,主次分明,上下呼應,內外配合,它以五臟六腑之神為主體,又分上、中、下三景之神,再配以九宮、三十九戶之神,以及丹田、胞結、精血、魂魄、雌雄、太一、三一、司命等身神,各種身神皆有名諱、形象以及所主所司,共同維護著人體的健康與生命的活力。五臟六腑,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器官。在中國傳統醫學看來,人體是有機的統一整體,其各個部分都是有機聯繫的,這種相互聯繫,正是以臟腑為中心,通過經絡的作用而實現
的。如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貯藏精、氣、血、津液,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、腐熟水穀和傳化、排泄糟粕。誠如《素問‧五藏別論》所說:「所謂五藏者,藏精氣而不瀉也,故滿而不能實。六腑者,傳化物而不能藏,故實而不能滿也。」 在此基礎之上,道教又推衍出臟腑有神之說。《老子河上公章句‧成象第六篇》曰:「人能養神則不死,神謂五藏神也。肝藏魂,肺藏魄,心藏神,脾藏意,腎藏精與志。五臟盡傷則五神去。」其〈守道第五十九篇〉亦說:「人能保身中之道,使精氣不勞,五神不苦,則可以長久。」也就是說,倘若人能攝理五臟,養護其神,則可以久壽。《太平經》中又把身神稱為「人神」,謂其生於體內,返遊於外,神不守舍,故為身害。因此當行追還之術,以求袪病強身。追還之術即存思法:「使空室內傍無人,畫象隨其藏色,與四時氣相應,懸之窗光之中而思之。上有藏象,下有十鄉,臥即念以近懸象,思之不止,五藏神能報二十四時氣,五行神且來救助之,萬疾皆愈。男思男,女思女,皆以一尺為法,隨四時轉移。春,青童子十;夏,赤童子十;秋,白童子十;冬,黑童子十;四季,黃童子十二。二十五神人真人共是道德,正行法,陽變於陰,陰變於陽,陰陽相得,道乃可行。」〈以樂卻災法〉把五藏、身神與五行、五方配合,並賦予身神的名諱、形象,這無疑是道教的一種創新。

《太平經》認為,天地有四時五行精神,入體內則為五臟神,在天地間則為五行神,它們各處五方。如東方木神持矛,南方火神持戟,西方金神持弓弩斧,北方水神持鑲楯刀,中央土神持劍鼓,它們各為五神,合為二十五神,而與五臟神童相應感通,共同護持臟腑,即前面所言「共是道德」。因此,這些神真的存亡與否,直接關係到人的健康《三洞珠囊》卷一引《太平經》文曰:「故肝神去出遊不時還,目無明也;心神去不在,其唇青白也;肺神去不在,其鼻不通也;腎神去不在,其耳聾也;脾神去不在,令人口不知甘也;頭神去不在,令人眴冥也;腹神去不在,令人腹中央甚不調,無所能化也;四肢神去,令人不能自移也。夫神精,其性常居空閑之處,不居污濁之處也;欲思還神,皆當齋戒,懸象香室中,百病消亡。不齋不戒,精神不肯還反人也,皆上天共訴人也。所以人病積多,死者不絕。」 五臟之神,即肝、心、肺、腎、脾神。據《雲笈七籤》卷五二〈五帝雜修行乘龍圖〉所載:肝神在東方,姓婁,字君明,衣青衣;又名青龍,字蕙龍子方。心神在南方,姓張,字巨明,衣赤衣;又名豪丘,字陵陰子明。肺神在西方,姓文,字元明,衣白衣;又名方長宜,字子元。腎神在北方,姓玄,字子真,衣黑衣;又名雙以,字林子。脾神在中央,姓已,字元巳,衣黃衣;又名黃庭,字飛黃子。此五臟神的名諱、形象,學道者務必知曉,以袪病修真,故《黃帝西方兵法》曰:「知五臟神名字,與天地適等。晨暮有常呼之與言語,有痛處自令其神治之,即差也。不與相知,不與言語,則死矣。」此外,在《黃庭內景經》、《登真隱訣》、《上清眾經諸真聖秘》、《四氣攝生圖》等道書中,均有關於五臟神的記載,但其名稱各有不同。也有用動物形象代表五臟神的,即以青龍代表肝,朱雀代表心,鳳凰代表脾,鹿代表腎,白虎代表肺.以此五臟說發展,又有三部八景二十四真之言。

 二、二十四真出自然
 首論二十四真者,為道教上清派所傳要典《黃庭經》。其《黃庭內景經‧治生章》說:「治生之道了不煩,但修洞玄與玉篇,兼行形中八景神,二十四真出自然,高拱無為魂魄安,清靜神見與我言,安在紫房幃幙間,立坐室外三五玄,燒香接手玉華前,共入太室璇璣門,高研恬淡道之園,內視密盼盡睹真,真人在己莫向鄰,何處還索求因緣。」
梁丘子注:「天有二十四真氣,人身亦有之。又三丹田之所三八二十四真人,皆自然之道氣也。」「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,營護人身,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,無災病也。」 此二十四真,經中雖未一一詳述,但據其道書可知,他們分別屬於上中下三部內景,其上部八景為腦神、髮神、皮膚神、目神、項髓神、膂神、鼻神、舌神;中部八景為喉神、肺神、肝神、膽神、左腎神、右腎神、脾神、心神;下部八景為胃神、窮腸神、大小腸神、胴中神、胸膈神、兩脅神、左陰左陽神、右陰右陽神。他們各有名諱,形象亦殊。《太微帝君二十四回元經》曰:「腦神名覺元子,字道都,形長一寸一分,色正白。髮神名玄文華,字道衡,形長二寸二分,色玄。皮膚神名通眾仲,字道連,形長一寸五分,色黃。目神名虛監生,字道童,形長三寸六分,衣五色。

 項髓神名靈漠蓋,字道周,形長五寸,色白素衣。膂神名益歷輔,字道柱,形長三寸半,白玉素衣。鼻神名沖龍玉,字道微,形長二寸五分,青白黃色衣。舌神名始梁峙,字道歧,形長七寸,正赤色。右一身上部八景神童名字。」「喉神名百流放,字道通,形長八寸八分,九色衣。肺神名素靈生,字道,形長八寸一分,純白。心神名煥陽昌,字道明,形長九寸,色赤。肝神名開君童,字道青,形長六寸,色青黃。膽神名龍德拘,字道放,形長二寸六分,色青黃綠。左腎神名春元真,字道卿,形長三寸七分,數變,白赤青五色無常。右腎神名象地無,字道生,形長三寸五分,白或黑。脾神名寶元全,字道騫,形長七寸三分,色正黃。右一身中部八景童名字。」「胃神名同來育,字道展,形長七寸,色黃。窮腸神名兆滕康,字道還,形長二寸四分,黃赤色。大小腸中神名蓬送留,字道廚,形長二寸一分,色赤黃。胴中神名受厚勃,字道虛,形長九寸一分,九色衣。胸膈神名廣瑛宅,字道仲,形長五寸,色白。兩脅神名辟瑕馬,字道成,形長四寸一分,赤白色。左陰左陽神名扶流起,字道圭,形長二寸三分,青黃白色,在男存為左陽,在女存為左陰。右陰右陽神名苞表明,字道生,形長二寸三分,青黃白色,在男存為右陽,在女存為右陰。右一身下八景神童名字。」 以上三部二十四景神,他們分佈在體內相應之關竅,治鎮一身,保守元精。倘若人們能夠存其神真,聚精合氣,則能消災散禍,福慶長生。所謂「存神」,亦即聚氣,因為身中之神,皆係元氣所成。《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》說:「身中二十四氣,以應太微二十四真,夫氣者結虛煙而成神也。」「身中復有二十四真人,亦身中精光爽氣所分化而造
也。」

三、泥丸九真百神主
 黃庭三部,各有主神。上部之黃庭是以腦神為中心,統領面部諸真。《黃庭內景經‧聖道章》說:「至道不煩決存真,泥丸百節皆有神。髮神蒼華字太元,腦神精根字泥丸,眼神明上字英玄,鼻神玉隴字靈堅,耳神空閑字幽田,舌神通命字正倫,齒神崿峰字羅千。一面之神宗泥丸,泥丸九真皆有房,方圓一寸處此中,同服紫衣飛羅裳,但思一部
壽無窮。」〈瓊室章〉亦曰:「瓊室之中八素集,泥丸夫人當中立。」腦為百神之主,得其運用,則易為功;其性屬陰,宜靜不宜動,故喻為「泥丸夫人」。修道者可用存神、內照、房中等法養腦,所謂「保我泥丸三奇靈,恬淡閑視內自明」。「三奇」,是指精、氣、神;恬淡謂節嗜欲,少思慮;閑視即閉目內觀、意守存神。也就是說,養護大腦之法,重在返觀守神,以恬淡虛靜致功。

 道教非常重視大腦的功用和修持。他們分大腦為九宮,即明堂宮、洞房宮、丹田宮、流珠宮、玉帝宮、天庭宮、極真宮、玄丹宮、太皇宮。《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》曰:「兩眉間上卻入三寸為守寸雙田,卻入一寸為明堂宮,卻入二寸為洞房宮,卻入三寸為丹田宮,卻入四寸為流珠宮,卻入五寸為玉帝宮,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,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,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,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,凡一頭中有九宮也。」 九宮之中,各有神真,均有不同的職能。如明堂宮三真,明童真君「口吐青黃紫雲之氣,坐於其中,禁遏一切邪魅之氣」。倘若夜行路暗,或逢凶人惡鬼,經過邪廟及凶賊之地,可存想三真,振玉鏡,如雷霆聲,兵賊惡鬼並皆震仆。如遇瘟疫、邪氣、寒熱干身,即存三君振玉鏡四十九聲,變成大火,焚兆一身,良久汗出溫然,其病頓愈。

 凡行路缺食用乏,即存三君振赤玉鏡三十六聲,鏡中赤氣變成紅液,舌柱上,滿口含津勿咽,片時溫溫,分作三咽,三次用之,飢渴頓除。凡遇耳中聞敲榼揚波撾鼓之聲,是體中勞倦將沉痾,急焚香於靜室內,仰臥,存三君振玉鏡二十四下,赤氣遍身,化為大火,煉形通赤,一時良久,其疾頓除。凡遇無故忽見聚血,及聞血腥之氣,皆主兵橫惡凶之災,急持齋入室,不接人事,求救於三元帝君及明堂三君,一月,乃至變凶為吉。」(《上清大洞九宮朝修祕訣上道》) 當然,九宮真神之中,尤其以丹田宮三真為最重要。《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》說:丹田泥丸宮中有上元赤子、泥丸天帝、上一帝卿,並祼身無衣,貌如嬰兒始生之形,「乃一神之靈宗,百神之命根,津液之山源,魂精之玉室。是以胃池體方而受物,腦宮負虛而適真,萬穴植立,千孔生煙,德修天地,混同太玄,故名之曰泥丸者,軀形之上神也」。

 《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-玉檢五老寶經》亦云:「泥丸神名伯桃,是為大君,定生扶命,壽億萬年。」如此精微的描述,說明了道教中人對大腦的功用進行非常精細的探求和大量的研究。他們認為對大腦的保護、修持是延年益壽的第一關鍵。無論是存神,還是房中行氣,最根本的目的在於維持大腦功能的最佳狀態,這在《丹經》中叫作「還精補腦」、「知雄守雌」。現代科學把這一類研究歸屬於心身醫學。所謂「心身醫學」就是把中樞神經、大腦、間腦、自律神經、內分泌系統綜合起來,科學地探心(腦)、身之間的密切關係,促使人體機能更能適應現代生活,使人們更加合理、有效的使用大腦。 有趣的是,直到今天,能使大腦充分發揮機能的最好手段仍是氣功靜坐法。

 日本川田愛義博士長期從事心身醫學研究,他以為靜坐、氣功、瑜伽等是一種自遠古到現代,名稱和方法都一直在變化發展的意識控制法,在他稱之為「超覺靜思」。他指出:「自古以來,超覺靜思具有的重大作用,是傑出人物的精神支柱。他們端正姿勢,調整呼吸,閉目安神,內視自己,控制感覺,把意識集中於一點,進入萬念皆空的境界,這就是超覺靜思。」並高度評價了這種方法:「超覺靜思是與人類的文明同生並存,它是解答人們如此生存的鑰匙,是人類控制自己最強大的武器。如果狹隘地把它泛泛看做是一種宗教行為,那似乎就太可惜了。集中精力本是近乎不可能的事,但是,超覺靜思這個最理想的精神控制法卻使我們具有這種能力,從而能夠最有效地使用大腦。」(見川田愛義《健腦五法》中譯本)道教非常重視對大腦的護持,留下了許多相當珍貴的健腦、開智的方法,很值得我們探討、研修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