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元水官大帝,為道教三官之一,全銜為 [ 陽穀洞元三品下元五 解厄水官金靈洞大帝 ] ,道教並訂三官大帝聖誕日。天官為上元節、地官為中元節,水官為下元節(農曆十月十五日)。元始天尊封天官為 [ 上元一品九氣天官賜福大帝 ] ,地官為 [ 中元二品七氣地官赦罪清虛大帝 ] ,水官為 { 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大帝 } 。
下元水官大帝,主審川澤水域,記錄眾生功過,掌死魂鬼神之籍。正一修真旨要雲: [ 下元,九江水帝,十二河原溪穀大神,陽穀神主,水府靈官,同下人間校定罪福。 ] 人間如欲消災免禍,可拜解厄洞陰大帝(即水官大帝)。古時歷代帝五推崇三官,並規定菲幹禁忌,漁獵,各斷屠三日。宋代則規定三元節停止對死罪犯人的審訊和執行。
三官之起源傳說很多,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雲:三官起源于金水之土三氣,而為三官:一說是元始天尊吸收天地靈氣所生的三位兒子,即堯、舜、禹;一說三官之父陳子櫝與龍王的三閨女婚配,各生之一子。說漢均不一,難有定論:道教以 [ 下元節 ] 為 [ 消災日 ] ,此日可借香燭牲醴祭 [ 水官大帝 ] 祈消災。
十月十五日完福(收冬戲):
農曆每年十月十五日是道教的水官解厄日,也稱「下元節」,民間俗信也將這一天定為寺廟完福之日,水官解厄日一般會延聘道士設壇誦經,為鄉民解除一年中所犯的惡業。各角頭廟則在這天舉行隆重的祭儀,稱為「完福」,如果有人在上元節起福時曾向神明許下願望,就要在這天殺豬供奉於神前,稱為「還願」。鄉內各村裡的區域寺廟也大都利用這一天做「收冬戲」,這是農民的節日,農曆十月以後鄉內的農作物都已經收成,農民們為了感謝神明一年來的保佑,舉行收冬戲酬神。一般以角頭廟的收冬戲比較隆重,部份村內也籌備小區域的收冬戲,如東里村新庄仔福德祠,每年都有盛大的收冬戲慶典,其他地區也都有類似的慶典。
水官大帝為三官大帝之一,我國自古就有祭天、奉神拜祖先感恩及慎終追遠的禮儀,《儀禮》的《覲禮》篇稱;「祭天燔柴,祭山丘陵升,祭川沉,祭地瘞」。
【燔(ㄈㄢˊ)柴:古代祭天時積薪(木柴)於祭壇上,取肉或牲品放在上面燒烤。瘞(一 ˋ)埋藏】
三官大帝
三官大帝是哪三位呢?就是俗稱的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個大帝。據說是祭祀堯、舜、禹三位先祖皇帝。戰國以前祭祀三官是皇帝要執行的,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祭祖,到了東漢張陵(就是所謂的張天師)創立天師道,就以祭三官來讓道教信徒治百病,「其一上之天,著於山;其一埋於地;其一沉於水。謂之三官手書」。到了魏晉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與上、中、下三元神合而為一。
水官大帝
道教尊禹為「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」,所以下元節又叫 “消災日” 。
水官大帝下凡巡視人間善惡,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備香燭牲醴到神廟祭拜水官大帝,祈求萬事平安。民間如有人夫婦失和、子女生病等,就在神桌上擺放紙紮凶神、惡煞,延請道士誦經拜水官,完畢之後再把紙紮的凶神、惡煞燒化,將灰燼拋到河裡去,俗云:「凶神一走萬事安,惡煞歸宿總太平」。
水官祈福
現在對「水官大帝」祈福消災不用繁瑣的請道士,紮兇神、惡煞像來燒化,只要在農曆十月十四日晚上十一點後,在門口或天台準備好香案祭品,就可以祭祀與祈福了。
民間說,天官賜福(又稱上元節-農曆正月初十五),地官赦罪(又稱中元節-農曆七月十五),水官解厄(又稱下元節-農曆十月十五)。這三節在在民間習俗上也佔有相當地位,可以利用三官大帝們生日當天,除了為祂們慶祝外,也可為自己消災祈福,是個宗教民俗相當重要的節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